基层美警丨穿警服的副书记,他是有三个昵称的“二街通”

华人
来源: 标签:是有副书记基层昵称穿警服 2019-12-02 16:07:07
说起从社区民警到驻村副书记的身份转变,张秀林笑说:“没有很多特别的,按部就班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把村里当成自己第二个家

说起从社区民警到驻村副书记的身份转变,张秀林笑说:

“没有很多特别的,按部就班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把村里当成自己第二个家,多花点时间和心思把‘家务’做好就可以了。”

初见张秀林,

身材高大、面容英武、开口“见笑”,

带着社区民警多年深入基层沉淀后的亲切。

张秀林是窦店镇派出所59位警员之一,

是一位拥有30年警龄的“老”警官,

今年年初起担任二街村驻村党支部副书记。

身份转变:民警变身驻村“大管家”

今年,窦店镇按照上级部署,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和基础的导向,深入推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打击办案队、社区警务队”改革,让警力最大程度下到基层,大力推行“7×24小时”基层警务运行机制,18位党员社区民警兼任了社区和村基层党组织的副书记,让社区民警从“局外人”变成了“家里人”,将治安维稳能力发挥到极致,成了名副其实的社区“大管家”。

张秀林

1967年生人,1989年从警,2014年从治安警转为社区警,党龄23年,荣获个人三等功等重大荣誉近19次,现为二街村和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管片民警兼二街村驻村党支部副书记,是位名副其实的“二街通”。

村里哪两家起了矛盾、哪块地方破土动工了、有什么新鲜事……这些村民不一定知道,但张秀林肯定第一时间就知道,这是他身为驻村“大管家”、参与村务管理、维护村内治安稳定的工作要求,也是他对自己开展驻村副书记工作的基本要求。

驻村工作:“三个昵称”是如何炼成的

张秀林在二街村还有三个“昵称”:

村民矛盾的“金牌调解员”、

村内紧急情况的“灭火器”、

村内开展重大事项的“主心骨”之一。

无论村内有多复杂的矛盾、多激烈的冲突还是多重大的事项,张秀林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运用他多年的从警经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从情理上和法理上条分缕析,给出恰当的建议,推动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

二街村村主任苏立新评价张秀林:

“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张哥给人的感觉就是正直、细致。开展村内工作时,有张哥在旁边,就感觉更踏实。”

现在张秀林走在村里,

总能听到迎面走来的村民热情地打招呼:

“张警官”、“张叔”、“张哥”。

张秀林常说

“人熟是一宝,基层社区警和驻村副书记的日常工作就是和人打交道,我拿二街村当自己家,把村民当自己亲人对待,人心换人心,村民自然也愿意信任我,各项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从警初心:办实事,担起百姓的信任

“当驻村副书记需要把村民当成自己亲人,

做为一名经常跟百姓接触的民警,

更需要‘待民如亲’的态度。

毕竟我们干的就是群众工作,

要时刻牢记为百姓办实事,

担得起百姓对我们民警队伍的信任。”

说起当警察的初心,

相比三十年前入职初期的懵懂,

经过多年锤炼,

张秀林那颗为“百姓办实事”初心越发坚定。

张秀林有30位徒弟,

他经常跟徒弟们说起一件事:

在他刚当警察不久时,出门乘车,到地方下车了,车主却死活不肯收钱。车主说:“张警官,您不记得了,我当年家里困难,出去办事您不辞辛劳,帮我跑手续,这点车费就当我对您表示谢意。”最后张秀林只得把车费直接扔车里,快步离开。

这件事对张秀林的触动很大,

明明是自己的工作职责,

但淳朴的乡亲却能深记心中,

让张秀林对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再次有了深刻的认知。

每次带教的年轻警员干活不认真时,

张秀林总是格外严厉,

“恨铁不成钢,很怕自己带不好年轻警员,辜负百姓对我们民警队伍的信任。”

来源丨窦店镇

编辑丨李馨亚 乌日娜 晋嗣仲

审核丨郭 珺

分享:

友情链接

  • 华人娱乐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2816822384@qq.com

    Copyright © 2019 http://www.hrylw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首页